現代書院個體德性培養機制探析
作者:杜華偉
來源:作者授權 儒家網 發布
原文刊于《東南師年夜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2期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臘月廿八日甲子
耶穌2020年1月22日
[摘台灣包養要]個體德性培養過程實質上是社會廣泛價值觀念與品德規范內化為個體品德品質與行為準則的過程,我國現代書院在個包養價格體德性培養方面,遵守品德心思學“知–情–意–行”的發展規律,即通過系統的品德知識學習、豐富的品德感情浸潤、堅定的品德意志磨礪,最終達成生徒積極的品德行為踐履,為社會培養出了一大量“明乎人倫、傳道濟平易近”的幻想人才。深入分析書院個體德性培養機制,對現代社會思惟包養網VIP政治教導有著現實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現代書院;個體德性;培養機制
書院作為中國現代社會一種特別的教導組織,發端于唐,延續于宋元明清,在中國社會綿延了千年之久。由于最夙起源于私家治學的書齋,所以書院教導秉承了私學有教無類、不受拘束探討、自我完美等優秀傳統,尤其是其獨具特點的“知–情–意–行”個體德性培養途徑與方式,在晉陞生徒品德程度、淳化社會風俗等方面發揮著無與倫比的感化,對現代社會思惟政治教導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
一、知:系統的品德知識學習
品德知識是必定社會關于善惡長短以及若何調節人與人、人與天然、人與社會關系的原則規范的知識。個體只要把握了必定的品德概念和品德知識,對善惡長短問題有正確的判斷和推理,對本身的行為將對別人和社會產生的影響有充足的知覺和估計,才有能夠將社會品德準則內化為本身的品德品質并積極轉化為特定的品德行為。
完備正確的品德知識是個體增強品德感情、強化品德意志,最終依社會品德規范行事的條件與保證。現代書院在個體德性培養方面,很是重視通過講學、會講、辯難等多種情勢充足發掘儒家經典中所蘊涵的品德元素,為生徒品德踐履供給理論支撐與知識基礎。
書院教導家朱熹認為“世之為士者,不知學之有本而惟書是讀。則其所以求于甜心寶貝包養網書,不越乎記誦訓詁文辭之間,以釣聲名利祿罷了。是以全國之書愈多而理愈昧,學者之事愈勤而心愈放……然非書之罪也,讀者不知學之有本,而無以為之地”。[[1]]學者只要明確“學之有本”的主要性,并特別選擇“本”,才不致因“記誦訓詁文辭”“釣聲名利祿”而遠離書院培養“傳道濟平易近”幻想人才的教導主旨。現代書院以《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為重要教材,同時輔之以豐富的歷史典籍,以此來充實生徒的品德知識學習,以實現“古者庠序學校之教,皆所以明人倫”[[2]]的教導目標與主旨。明清之際哲學家李颙曾對《四書》給予極高評價:
《年夜學》乃“孔門授受之教典,全體年夜用之成規也”,所以“吾人無志于學則已,茍志于學,則當依其次序遞次,循序而進”,這樣,天然能夠“德成材達,有體有效,頂天登時,為世完人”。《中庸》為“圣學之統宗,吾人盡性至命之指南也”。包養一個月價錢《論語》“首標‘學’字,以為全國萬世倡”,為學之人“無一時一刻而可離焉者也”。《孟子》則“君相由之,足以撥亂返治,旋乾轉沖。韋布由之,足以壁立萬仞,守先待后”。
《四書》《五經》不僅體現了儒家積極進世、“內圣外王”的價值尋求,包養網dcard並且也是書院培養“經明行修”、“傳道濟平易近”幻想人才辦學主旨的體現。所以,歷代書院都將其包養網比較作為品德教導的主要內容,南宋學者徐元杰在《延平郡學及書院諸學榜》中規定“早上文公《四書》,輪日自為常程,先《年夜學》、次《論語》、次《孟子》、次《中庸》。《六經》之書,隨其所已,取訓釋與經解參看”。[[3]]明初理學家吳與弼令生徒“熟讀《小學》、《四書》本文,令逐一成誦。然后讀《五經》本文,亦須爛熟成誦”。《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乃“積德之本、進學之門”,是生徒學習的主要內容,而眾多的歷史典籍同樣也蘊躲著豐富的修身、齊家、治國之道,“讀史者,驗古今治亂興亡得掉之故,以長一己之材識,以擴一己之氣度”。[[4]]所以,書院教導年夜師強調“治經者,必讀史;治史者,必通經。觀其會通,不成偏廢”,[[5]]讀經必須與明史相結合。現代書院恰是通過充足發掘這些經典著作中的品德原因,時時以修身養性、明乎人倫為主旨,不斷充實生徒的品德知識儲備,為他們內化社會廣泛價值觀念與品德原則供給知識養分與精力保證。
現代書院以會講討論、質疑問答為重要教學方法,重視通過生徒的自學、自悟來擴充知識、晉陞德性。會講是現代書院一種主要的講學軌制,包養dcard首開書院會講之風的“朱張會講”于乾道三年進行,當時朱熹與張栻二師長教師僅討論《中庸》即“三晝夜而不克不及合”,聽者云集,以致“包養合約學徒輿馬之眾至飲池水立竭,一時有瀟包養網心得湘洙泗之目焉”。[[6]]書院的會講軌制使得包養網評價各書院、各學派打破門戶之見,相互學習、配合長進,也充足調動了生徒求學問道、修身養性的積極性與自覺性。淳熙二年,朱熹和陸九淵在“鵝湖之會”上關于無極太極、為學之方等問題未能達成共識。此后,陸九淵于淳熙八年應朱熹之請到白鹿洞主講“正人喻于義,君子喻于利”一章,朱熹贊嘆陸九淵闡發得“切中學者隱微深痼之病”,并將陸九淵講稿刻石以存,他本身撰寫了《跋》,構成了后來有名的《白鹿洞書堂講義》,這恰是書院同等開放的會講軌制所帶來的結果。書院教導年夜師不僅重視學派之間的辯難交通,也很是重視生徒通過質疑問答、相互討論獲得學識與德性的長進。朱熹說:“師友之功但能示之于始而正之于終爾。中間三非常功夫自用費勁往做。既有以喻之于始,又自勉之于中,又其后得人磋商是正之,則所益厚矣。不爾,則亦何補于事?”[[7]]他認為讀書就是一個“自用費勁”解除迷惑的過程,是一個從不懂到懂、從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過程,“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中則節節是疑”,可是只需認真思慮并與老師同學相互討論,則疑慮漸漸解開,乃至融會貫通。在此過程中,“有疑”是最主要的,教師只要清楚了每個生徒對品德理論的懂得水平,清楚了每個生徒心里的迷惑,才幹因勢利導、因材施教,獲得好的教導後果。所以,朱熹在白鹿洞書院時經常親自與學生質疑問難,“師生函丈間往復詰難,其辯愈詳,其義愈精”,在不斷的思慮中深化對品德理論的懂得,增強生徒的品德感情親身經歷,為正確的品德踐履奠基基礎。
被列進南宋四年夜書院之列的象山書院鼓勵生徒“常就本上一會”,除逐日凌晨鳴鼓會揖,由陸九淵升堂講座外,其余時間肄業生徒各歸齋舍研習,陸則“隨其人有所開發”,“就其長而成績之”,這種充足發揮生徒自覺能動性,而不拘泥于固定情勢的教導方式,使得生徒有充分的時間根據本身所需“聚學為海”,廣泛涉獵包含品德知識在內的各種知識,將實踐中獲得的關于品德修養的理性認識上升到感性認識,并進一個步驟回到實踐中指導本身的具體行動。當然,品德知識的習得不只是通過文本,結交伴侶、向別人學習也是一條很好的途徑,張載就主張“聚全國眾之善者”則能不斷長進。
二、情包養網ppt:豐富的品德感情浸潤
品德感情是指個體在品德活動中對必定的行為動機、行為傾向、行為結果的贊成或不贊成、喜愛或厭惡、同情或冷淡的情感,它是人們根據社會制訂的品德標準,從品德原則的角度懂得現實的品德現象時所親身經歷到的感情。
科學、完全的品德知識當然主要,但真實親身的品德親身經歷與品德感情對于德性養成有著強年夜的催化與激發感化,對行為踐履能夠產生宏大的調解、支撐和推動感化,正如任德新師長教師所說:“在品德生涯中,內在的號令假如不轉化為個體的主觀態度,成為實行它的感情需求,那么即便具有認識和剖析品德現象的冷靜明智,那也不過是缺少人道光輝的冷氣森然的明智,擁有它的人雖然深諳各種品德感性,卻對善惡無動于衷,更無以談起個體主體了……這樣的人即便不是不茍言笑的偽正人,最多也只是循規蹈矩、毫無主動性、創造性的機器人”。[[8]]在將內部的品德請求轉化為主體內在品德需求的過程中,品德感情起著積極的推動感化,使行為者因做出合適社會品德規范的行為而愉悅欣喜,因做出違背社會品德規范的行為而慚愧內疚,從而對本身的品德觀念、品德行為具有激勵感化、評價感化和調節感化。
有名書院教導家朱熹認為走進天然、考核名山年夜川、遍尋名流蹤跡、親身經歷實際生涯是完美生徒理性知識、充實生徒感情親身經歷很是有用的途徑。他認為年夜到六合陰陽,小至昆蟲草本,都是學習與思慮的對象,只要做有心人,善于觀察、善于思慮,才幹有所收獲。元代表學家鄭玉認為通過游歷名山年夜川、感知歷史,可以開闊人的胸襟、培養人的愛國主義情操。他說:“渡淮而北而泛黃河,足以發吾深遠之思;登太華,足以啟吾高超之見;歷漢唐遺跡,足以激我悲歌感歎之懷;見帝城之雄壯,足以成吾廣博宏遠之器”。[[9]]所以他在講學師山書院時,經常帶領學生遠避販子喧囂、游歷峻秀山水,以熏陶性格、滌蕩心靈,從而增強德性培養的後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對于特定的品德規范與準則,只要個體擁有了高興的品德親身經歷,真正從感情上接收、從內心里誠服,才幹使品德知識落在實處,才幹喚起個體正確的行為動機,進行真正的品德踐履。對此,王陽明則主張以歌詩、習禮、讀書的方法“順導其志意,調理其性格,潛消其吝嗇,默化其粗頑”,使人們獲得“知、情、意”三者統一的整體晉陞,最終使個體品格培養落到實處,達成正確的品德踐履。
現代書院還特別重視書院環境在豐富生徒品德感情中的感化。唐以來的書院年夜都建于名勝風景之區,如岳麓書院“在潭城之南,湘水之西,衡山之北,固為山川絕佳之處”。象山書院以“瀑流”為其特點,東有“包養一個月價錢磜潭”,西有“半山”,垂注千里、噴薄飛灑于茂林之間,構成多彩多姿的瀑布群:一曰“風練”,二曰“噴玉”,三曰“翻濤”,四曰“疏珠”,五曰“冰簾”,六曰“雙練”,七曰“飛雪”。還有周敦頣在廬山創辦的濂溪書院、呂祖謙在明招山創辦的麗澤書院、太室山下的嵩山書院……無一不是選擇依山榜水、清靜風雅之地。幽靜風雅的天然環境使人遠離世間的短長權力之爭,讀書在此中、熏陶情操在此中,能使生徒在感知天包養行情然之美的過程中獲得心靈的凈化與精力的晉陞。現代書院的建筑設施也充足體現了重視個體德性培養的特點。講學是書院的重要效能之一,也是滿足士子平易近眾求學問道的重要途徑,所以,講堂居于書院建筑的重要地位。書院講堂普通為一面全開敞式的堂屋,並且把開敞的正面做成軒廊的情勢。既便于不受拘束靈活的講學和會講活動,又便于在聽眾過多時天然向內涵伸,不致使在外聽講者因場地之限無法參與此中。書院講堂這種開敞的建筑風格,無形中隱喻著書院“有教無類”“兼收并蓄”的開放辦學主旨與“學術不受拘束”“生徒同等”的講學風格。講堂內部匾額高懸,兩邊掛有楹聯,堂內既無繁瑣的雕飾,也無鮮艷的顏色,向人們展現出教導的嚴肅性與莊重感。如岳麓書院就有門楹“地接衡湘,年夜澤深山龍虎氣;學宗鄒魯,禮門義路圣賢心”,這種巨大的氣魄與深奧的精力進一個步驟增強了生徒積極的品德感情親身經歷。
現代書院也很是重視榜樣、典范在個體德性培養中的感情激發感化。山長作為書院的學術焦點與領導焦點,“有榜樣諸生之責”,其學識程度與德性修養直sd包養接影響甚至決定著一所書院的教學程度、學術水準以及生徒的品德操行。所以,山長必選擇“經明行修”之人,“如其經明行修,雖平民可也。經不明,行不修,雖舉人、進士不成也。這般,庶人無勢利之心,士識學問之路”。[[10]]書院教導家認為“經明行修”的山長就是生徒身邊可感可知的品德典范,他的一言一行時時影響沾染著生徒,使生徒自覺重視個體的德性修養。除了充足發揮山長、傳授對生徒的言傳身教之功,書院還通過祭奠先圣先師來“尊前賢勵后學”。因為書院祭奠所供給的品德榜樣是一個個具體抽像的幻想人格典范,再加上祭奠的禮儀、陳設的祭品和頌讀的祝文等,營造出一種莊嚴肅穆的氣氛,凡被納進祭奠活動過程的生徒個體就會以極其生動抽像的方法,領受先賢先師思惟品格之高貴及修身處世之優秀,天然而然生發出敬佩與欽慕,盼望本身也成為與祭奠對象一樣弘揚儒家學說、踐行儒家綱常倫理的圣賢之人。書院對處所名宦、名儒的祭奠因為空間上的親近,更能喚起生徒的親近感,增強他們“希圣希賢”的信念與動力,正如清人戴平衡在在談及桐鄉書院祭奠鄉賢時說道:“有鄉賢之誼,則于吾鄉為親而所以尊慕觀法之者必殷,而又祀之于書院之中,則諸生以時致禮也易,而無疏遠闊絕之嫌”。[[11]]
三、意:堅定的品德意志磨礪
品德意志是指個體在實行必定的品德原則規范過程中所表現出的責任感和戰勝困難的堅韌不拔的精力。品德意志是由品德認識、品德感情到品德行為的中介環節,是品德意識的最終體現,是實施品德行為的直接動力原因。品德意志在個體德性培養過程中起著不成替換的感化,它能使個體消除各種干擾和困難,沿著既定的目標持續前進。
社會品德無論多么完備、多么高尚,但它畢竟是個體之外的規范,轉化為個體品德才是其現實地發揮調控社會效能的必定途徑。假如不克不及有用轉化,社會品德就會掉往其發揮感化的載體和依托而變成空泛的說教與虛假的教導,其存在也就變得毫無價值和意義,從而所謂社會有序運行也成了一句空話。“只要內化社會品德,遵照社會品德,個體才幹獲得社會的認同,參與社會生涯,從而確證其作為社會存在物的規定性,達到自我實現的目標”。[[12]]個體在社會實踐中,根據社會發展請求與個體現實狀況,通過對社會品德規范的系統學習、不受拘束選擇和自覺認同,將其轉化為本身內在的行為準則和價值目標,構成相應的個體品德素質和行為習慣,又以此來規范約束本身的言行。
在品德內化過程中,品德意志是一支主要的氣力,它是個體解決內心品德沖突與堅定品德信心的氣力,是個體沖破阻力、戰勝誘惑的保證。書院教導就是要培養生徒“明理修身”而“傳道濟平易近”,但在生徒具體行為過程中,由于主觀意識的隨意性和自覺性,有能夠違反社會品德規范請求,只要品德意志的主宰和驅動,才幹保證個體正確的品德動機和品德行為。所以,書院教導家請求諸生“進學之初,即當立定志向”,遠年夜的志向對個體品德行為具有導引感化、激勵感化與推動感化,“昔孔子發憤至于日不食,夜不寢,孟子愿學孔子,即伊尹夷惠猶然舍之而不屑,所以卒成年夜至年夜賢,由此也夫?非吾師也耶。是故正人立志之為要”。[[13]]人有了遠年夜的志向,就有了盡力的目標,有了前進的動力。“志者,心之所至也。常人心之此之彼,志必先為之向道,而后心乃從之而往也”。[[14]]高璜請求白鹿洞諸生讀書有疑義之時,“先求開示于經、學長;不克不及決,再叩堂長;不克不及決,再叩副講;不克不及決,再叩主洞;不許躐等”,[[15]]只要堅定的品德意志才幹促使激勵生徒堅持將疑難徹底解決。王夫之則請求生徒在接收品德教導時,起首要“立志”:
志立則學思從之,故才日益而聰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篤,則氣從其志,以不倦而日新。
志者,人心之主……人為功于天,而氣因志治也。否則,生成萬殊,質偏而性隱,而因任糟粕之嗜惡攻取以交相競,則濁惡之氣日充塞于兩間,離合類似,災眚兇頑之所由彌長也。[[16]]
“志”體現著個體作為一個感性存在者的最基礎特征,志向定了,學習和思慮才有明確的標的目的,在生涯實踐中才不至于遭到偏私交欲的干擾,做出悖禮違義的工作來。現代書院通過磨勵生徒堅定的品德意志,使他們在正確體認品德規范、構成積極品德感情的包養金額基礎上,在意識層面對德性踐履構成穩定的心思定勢,從而保證了品德行為的實施。
四、行:自覺的品德行為踐履
品德行為是指個體在正確的品德知識、積極的品德感情以及堅定的品德意志安排下,做出的合適社會品德規范的具體行為。
現代書院不僅僅把儒家倫理觀念當作一種學說或修身養性的東西,請求生徒“明乎此理”,更主要的是請求生徒“躬行踐履”,將儒家倫常化為致君澤平易近的具體品德行為。朱熹在《白鹿洞書院提醒》中就說:“觀古昔圣賢所以教人為學之意,難道使之講明義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務記覽包養網心得為詞章,以釣聲名、取利祿罷了也”。他認為教導的目標就在于通過講明義理、躬行實踐以實現書院“傳道濟平易近”的培養目標,生徒個體的品德踐履是展開品德教導不成缺乏的環節,是深化品德認識的主要方式,“為學之實,固在踐履,茍徒知而不可,誠與不學無異”。[[17]]有名的《白鹿洞書院提醒》對生徒的德性修養做了具體而詳細的規定: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伴侶有信。
右五教之目。堯舜使契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學者學此罷了。而其所以學之之序,亦有五焉,其列如左:博學之。審問之。謹思之。明辮之。篤行之。
右為學之序。學、問、思、辨四者,所以窮理也。若夫篤行之事,則自修身以致于處事接物,亦各包養犯法嗎有要,其列如左:言忠信,行篤敬。懲忿窒欲,遷善改過。
右修身之要。
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
右處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已。
右接物之要。[[18]]
在此,將傳統的儒家五倫立為“五教之目”,并且強調“學者學此罷了”,說明書院教導的重要目標是教生徒“做人”,也就是將品德、倫理、濟世三者組成配合體作為生徒的盡力標的目的。明代白鹿洞書院教導年夜師胡居仁也說:“古之學者,必以修身為本;修身之道,必以窮理為先。理明身修,則推之全國國家無不順治。今諸君在洞者,務必用功于此”,[[19]]明確請求生徒在品德行為高低工夫。
南宋書院運動的中堅人物呂祖謙為了貫徹他的書院教導主旨,在《乾道五年規約》中明確主張“凡與此學者,以講求經旨,明理躬行為本”。這是因為他在書院教導過程中認識到,講授“孝賢忠信”并不只是為了“明人倫”,更主要的在于“明理躬行”,即積極踐行所學的倫理綱常。而為了使生徒能夠真正做到“明理躬行”,除了必須的教導與唆使之外,呂祖謙還在學規中詳細地注明了懲罰條例,如“肄業當有常,日紀所習于薄,多寡隨意。如遇有干輟業,亦書于薄。包養俱樂部一歲無過百日,過百日同道共擯之。……懶惰茍且,雖漫應課程而全疏略無敘者,同道共擯之。不修士檢,鄉論不齒者,同道共擯之”,[[20]]從正面的教導與背面的戒飭保證了生徒品德踐履的實效性。
元代千奴所建歷山書院“復躲方書,聘定襄周文勝為醫師,以待愿學者與鄉之求七劑者”,[[21]]作為中國現代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實行醫科教學并開辦門診業務的書院,不單將醫學研討、醫學教學與醫療實踐緊密結合,并且使中醫理論、教學實踐與儒家學術思惟的理論與實踐共存包養網VIP于書院,真正體現了“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使生徒將所學的醫學知識與服務于平易近眾的品德教導落實到救逝世扶傷的具體行動中。
書院生徒要能夠擔當“傳道濟平易近”的社會重擔,起首就是強化本身的品德素質并外行動中體現出來,而自省自查的修養方法對于德性養成至關主要。王守仁當年在贛南山區興社學,恰是通過淺顯易懂的教學方式與常令生徒反思自省的品德修養而達到“未期月而民氣丕變”之功能的,他在《教約》中規定:
逐日凌晨,諸生參揖畢,教讀以次遍詢諸生:在家所以愛親敬長之心,得無懈忽,未能逼真否?溫清定省之儀,得無虧缺,未能實踐否?往女大生包養俱樂部來街衢,步趨禮節,得無放蕩,未能謹飭否?一應言行心術,得無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篤敬否?諸孺子務要各以實對,有則改之,無則加勉。[[22]]
結語
社會廣泛品德程度的晉陞,離不開個體品德素質的進步和個體品德品質的培養。個體德性既是社會品德原則和規范內化過程中建構起來的內在品質,也是個體作為主體對社會品德規范的感性體認、自覺選擇以及積極實踐的結果。個體德性培養,其本質就是社會廣泛的價值觀念與品德規范內化為個體的品德意識和品德素質,并進而外化為品德行為的過程。現代書院在個體德性培養問題上,由小到年夜、由淺進深、由近及遠、由簡單到豐富,遵守了個體品德發展的“知–情–意–行”運行規律,通過講學、會講及質疑辯難等方法充實生徒的品德知識學習,為具體的品德踐履供給理論支撐;通過外出游歷、優化環境以及樹立榜樣豐富生徒的品德感情,使生徒獲得包養平台對社會廣泛價值原則和行為規范的具體化、生涯化、抽像化感知;通過客服困難、化解沖突磨礪生徒的品德意志,使生徒獲得品德踐履的信心支撐。并且將德性培養目標層層分化,根據生徒年齡特征與接收才能進行分層次教導,最終使知、情、意實現高程度、高層次的協調統一,促使生徒自覺自愿接收內在品德規范并在品德實踐中凝化為個體內在德性,成為生徒完美本身、安身社會、服務社會的品質保證,最終獲得個體德性與社會品德配合晉陞的成效,為我們當代社會思惟品格教導供給了無益的借鑒和啟示包養網比較。
注釋:
[1]白文公函集(卷十).
[2]鄧洪波.中國書院學規[M].長沙:湖南短期包養年夜學出書社,2000年版,第99頁.
[3]徐元杰.梅野集(卷十一).
[包養感情4]鄧洪波.中國書院學規[M].長沙:湖南年夜學出書社,2000年版,第146頁.
[5]鄧洪波.中國書院章程[M].長沙:湖南年夜學出書社,2000年版,第64頁.
[6]鄧洪波.中國書院史[M].上海:東方出書中間,2006年版,第128頁.
[7]朱子全書(卷一).
[8]任德新.論個體品德感情[J].學海,2001年第5期.
[9]胡青.書院的社會效能及其文明特點[M].武漢:湖北教導出書社,1996年版,第39頁.
[10]鄧洪波.中國書院章程[M].長沙:湖南年夜學出書社,2000年版,第141頁.
[11]肖永明,唐亞陽.書院祭奠的教導及社會教化效能[J].湖南年夜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5期.
[12]彭柏台灣包養網林.從規律的視角看品德內化[J].湖南師范年夜學社會科學學報,2004年第6期.
[13]包養犯法嗎鄧洪波.中國書院學規[M].長沙:湖南年夜學出書社,2000年版,第11頁.
[14]鄧洪波.中國書院學規[M].長沙:湖南年夜學出書社,2000年版,第100頁.
[15]鄧洪波.中國書院章程[M].長沙:湖南年夜學出書社,2000年版,第127頁.
[16]陳谷嘉,朱漢平易近.中國德育思惟研討[M].杭州:浙江教導出書社,1998年版,第780頁.
[17]陳谷嘉,朱漢平易近.中國德育思惟研討[M].杭州:浙江教導出書社,1998年版,第609頁.
[18]鄧洪波.中國書院學規[M].長沙:湖南年夜學出書社,2000年版,第114頁.
[19]包養軟體陳谷嘉,鄧洪波.中國書院史資料[M].杭州:浙江教導出書社,1998年版,第847頁.
[20]鄧洪波.中國書院學規[M].長沙:湖南年夜學出書社,2000年版,第31~32頁.
[21]陳谷嘉,鄧洪波.中國書院史資料[M].杭州:浙江教導出書社,1998年版,第465~466頁.
[22]王陽明選集(卷二).
@font-face{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font-face{font-family:”宋體”;}@font-face{font-family:”Calibri”;}p.MsoNormal{mso-style-name:註釋;mso-style-parent:””;margin:0pt;margin-bottom:.0001pt;mso-pagination:none;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family:Calibri;mso-fareast-font-family:宋體;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font-size:10.5000p包養甜心t;mso-font-kerning:1.0000pt;}span.msoIns{mso-style-type:export-only;mso-style-name:””;text-decoration:underline;text-underline:single;color:blue;}span.msoDel{mso-style-type:export-only;mso-style-name:””;text-decoration:line-through;color:red;}@page{mso-page-border-surround-header:no;mso-p甜心寶貝包養網age-border-surround-footer:no;}@page Section0{margin-top:72.0000pt;margin-bottom:72.0000pt;margin-left:90.0000pt;margin-right:90.0000pt;size:595.3000pt 841.9000pt;layout-grid:15.6000pt;}div.Section0{page:Section0;}
責任編輯:近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