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學院建筑藝術學院教師任天是哈佛大學研究生,有鄉村村落整體改造實踐經驗;浙江省農業科學院顧興國,曾幫助麗水慶元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浙江演藝集團陸路平,小品、相聲、情景劇交流樣樣精通……如今他們都有了一個新的身份——文化特派員。近日,他們將奔赴基層派駐點,服務指導基層文化建設。
5月8日,浙江省首批文化特派員選派啟動儀式在杭州舉行,100名省級教學場地文化特派員首次公開集體亮相。這批特派員是根據浙江省委辦公廳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的《文化特派員工作實施意見》,由浙江省委宣傳部重點面向全省宣傳文化講座系統、機關、高校和各類協會(學會、時租場地團體)選拔的。他們中最大的48歲,最小的26歲,既有高校老師、媒體記者,也有文藝工作者、城鄉規劃師等,涵蓋教育、藝術、設計、管理等多個領域。
當前,浙江農村正走在持續深化“千萬工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新征程上。“面對更高品質、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更迫切的鄉村產業發展需要,我們希望這群有熱情、有志向,懂農村、愛農村,想做訪談一番事業、年富力強、有發展潛力的優秀青年文化人才,能夠發揮自身專業特長,積極探索,大膽實踐,以文化之力助推鄉村振興。”浙江省委宣傳部宣教處有關負責人說。
據介紹,浙江推行文化特派員制度,就是要把有文化特長的人派下去,參與指導鄉村文化建設工作。他們將通過“摸需求”“送服務”“種文化”“立品牌”,讓農村群眾享受到更高品質的文化生活,肩負起以文惠民、以文興業、以文潤村的文化使命。
記者從這份名單中發現,高水平文化素養和專業特長是文化特派員的“標配”。江山市清湖三村是一個有上千年歷史的古村,對文旅融合、傳統村落保護等方面人才需求高。此次擔任該村文化特派員的是浙江省古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的胡孝君,他的專長就是對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進行整體規劃。此外,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的李承華長期從事農業與鄉村品牌設計等工作,指導設計推出了杭州市余杭區永安稻香小鎮等品牌。浙江農林大學生態文明研究院副院長錢志權,帶領近150人的工作團隊,在文化產業、生態經濟等方面有著深入研究。
根據工作實施意見要求,首次派出的1瑜伽教室00名文化特派員要在所駐鄉鎮(街道)范圍內,重點指導1個行政村,結對1家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或農村文化禮堂,原則上每年要在鄉鎮(街道)工作100天左右,每月至少在基層指導服務一次,開展多項任務。這些任務包括宣講理論政策、供給文化服務、打造文化品牌、挖掘文化資源、提升文化陣地、幫扶文化產業、培養與指導文化人才,以及其他文化建設工作。
文化特派員作為一項宣傳思想文化領域的創新性制度安排,浙江制定了評價激勵措施,并對很多配套工作進行了創新。省委宣傳部前期做了廣泛調研,分層分類了解群眾文化需求和基層相關建議,形成一張各縣(市、區)、鄉鎮(街道)的“需求清單”,再根據不同需求選拔選派,逐級建立選派人員“供給清單”,實現“雙向奔赴”。同時,為每位省級文化特派員每年提供20萬元專項項目資金,建立健全省統籌、市指導、縣九宮格(市、區)負責、鄉鎮(街道)抓落實的四級管理體系,明確派出單位教學共同支持文化特派員開展工作。
肩負使命,文化特派員肩上的擔子不輕。浙江省委宣傳部為此專門建立了專家庫,邀請專家不定期開展培訓,為文化特派員制度研究、項目指導提供智庫支持。“守護綠水青山,不但要守護生態,而且要守護文化。”啟動儀式上,中國美院建筑藝術學院院長王澍為文化特派員帶來了業務培訓第一課。